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志苑 > 诗歌散文
我爱方志 方志也爱我
2021-12-27【打印】

  地方志,简称“方志”。第一次接触方志,就是家乡2003年10月发行的《北厍镇志》。《北厍镇志》记载了北厍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的综合情况,它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准确的社会“博物志”。

 

《北厍镇志》(2003版和2016版)

  我喜欢业余习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苏州“三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及苏州所属的区县报纸上时有发文。退休定居吴江后,曾经上过老年大学的“诗文赏析班”,主讲老师朱富新在上课时常提到他曾经参与编纂的《松陵镇志》,他在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文的时候,解释“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的“宦游”一词时,“腹有诗书”的朱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宦游”,并说“宦游”就是在外做官的意思。他习以为常地话锋一转,滔滔不绝地说:“我最敬佩的县官,是民国的吴江县长徐幼川!徐县长是江西人,他就是宦游人。徐县长上任不久,了解到吴江没有一家像样的医院,老百姓看病十分不便。徐县长就把母亲七十大寿收到的礼金慷慨捐献出来,并倡导其他爱心人士一起募捐,筹建成吴江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县立医院。”朱老师介绍,“吴江的中山街和松陵公园也是在徐县长执政期间筹款建成的。”

 

《松陵镇志》

 

早期的县立医院

 

早期的中山街

  我作为一个已经年过六旬的吴江人,此时感到自己十分的孤陋寡闻。业余时间,我又在电脑上查阅了民国县长徐幼川,发现《吴江通》微信公众号上有两篇记叙徐县长的文章,2014年12月24日的《松陵公园——曾经的“吴江公园”》和2016年4月29日的《在吴江做了三件大事的民国县长徐幼川》。拥有着地方志丰富资源的《吴江通》,内容范围广博而细致,它反映了吴江本地的人物、历史、地理、经济、科技、风俗、建筑等等,这些都是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从那时开始,《吴江通》便成了我最喜欢关注的平台。2018年秋,我开始向《吴江通》投稿,《母亲的扫盲识字证书》是我投给《吴江通》的处女作,发表时的题目为《妈妈在上海当保姆》,搜狐网也转发了这篇文章。

  方志是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瑰宝,其蕴藏着宝贵的历史资料,你要了解家乡的前世今生,方志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从2019年开始,我凭借业余习作获取的一点小资本,收集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有关乡镇近二十本镇志,这些镇志使我对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人物风俗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有关乡镇的镇志

  2020年5月,我从2013年10月版的《松陵镇志》第1044页上看到:“临近解放的江苏省吴江县,在八坼南刘和湖滨芦荡交界的‘行船河路’,曾经坠落过一架国民党飞机,里面乘坐的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由此,我脑海中闪现出旧闻追踪这四个字,但定下心来想想:知道这事件真相的人,至少要在八十岁左右,仅仅凭镇志上“行船河路”,去哪里寻觅目击者。犹豫不决了半个多月,究根寻底的习作爱好,催我踏上了艰难的寻访之路。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究,终于写出了初稿,投稿《吴江通》后,接到了审核回复,大意是要找到施阿六的家人,以便有个确凿的求证。八坼并不大,但要找到施阿六的家人,对我来说,并非易事一桩,所以我当时就问:“如果找到了施阿六的家人后,此文能否被采用?”已经处在骑虎难下的状态了,爱好战胜了胆怯,能否寻找到施阿六家人,成了重点的关键。七月的吴江,天气已经十分炎热,用酷暑难耐来形容丝毫没有夸大其词。我骑着自行车,在盛夏的热浪中,循环往复穿梭在八坼南刘村、联杨小区、吉祥苑、祥瑞苑、松陵派出所、庞杨小区等。光是一个庞杨小区,南北直线距离就有三公里,我咨询过的七八十岁的老年路人,就有六七十位。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多月的寻找,最后在祥瑞苑小区找到了原南刘大队的老沈书记,并在他儿子沈春林同志的热情相助下,终于找到了施阿六的大女儿施二宝。2020年10月28日,《70多年前,八坼村民救过蒋纬国?》在《吴江通》推送。这是本人习作生涯中写得时间最长,采访人数最多的一篇。

  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我先后在《吴江通》发表了近十篇文章,2020年4月13日发表的《即将逝去的北厍半爿港——写在沪苏浙高铁苏州南站开建前夕》一文,阅读量创造了本人在《吴江通》的最高纪录,达到了1.6万人次。定居在美国的原北厍籍蔡晓华女士阅读文章后,在留言栏里写道:“太多回忆了,这里是我的外婆的澎湖湾。小时候家里三姐妹,父母忙工作压力大,我就在外婆家呆了几年。大点了姐妹三又经常去外婆家。有时候和外婆挤几晚,有时姐妹三还带朋友从镇上走个来回呆上一天。无数个假期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小姨及小舅夏天会去河里抓鱼、摸蟹、在田里抓田鸡……外婆小姨还会做各种小吃:芝麻糕、各种馅的团子、麦芽塌饼、葵花籽、毛豆、山芋……都是我们的最爱。挑挑马来头、野菜,抓抓田鸡,竹园里闲暇乘凉……想想那时候虽然日子清苦,对孩子们来说可是真的很开心、很满足。这里有我小时候最美好的时光和回忆。”此后《今日头条》转发了我的拙作。

  在与《吴江通》相伴了一段时间后,我将投稿目标转移到了《方志苏州》,第二篇《方言、俗语吴江话》,投出不到一个星期,就被《方志苏州》以《说古道今|快来看看这些吴江方言·俗语,你能读懂多少……》发表了。8月5日,《方志苏州》刊发“志说江南·2021年苏州圆桌会议”征文通知中这样要求:“为确保会议研讨的学术性,请各位专家按要求提交论文,经初审后,于九月份寄发正式会议邀请函……论文字数一般要求6000字左右;格式请参照《中国社会科学》规范要求。”征文两字,竟然让我跃跃欲试,但细读要求,使我望而却步,原因是我的业余习作生涯中,根本没有写过论文,更何况是学术类的,《中国社会科学》规范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真的一无所知。可能是出于自己的喜好,看过以后,竟然情不自禁地将征文通知收藏了起来。到了9月13日,在经过无数次的搜索以后,我终于熬不住了,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真诚求教”的信息:“要想滥竽充数,但功底浅薄,由此想请圈内高手赐教‘中国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规范格式?”虽然没有如愿以偿,但这条信息的发布,无疑是给我壮了胆。9月15日开始,我先后利用了十天的业余时间,草拟成了《方志里的江南文化资源》一文,在以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不断探寻“中国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规范格式,并真诚向儿子请教,因为我连正文参考文献的上下位标记符号从哪里找出来都不知道。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前后长达40天的时间反复修改,一篇6018字的征文终于正式完稿,10月15日我壮着胆,将其投进了齐慎老师的邮箱。

  征文投出以后,我本着重在参与的想法,主观上根本不考虑入围之事,所以每当我打开电脑的时候,连邮箱都不看。直到11月20日,我要用QQ邮箱发稿时,竟然发现齐慎老师早在10月12日就向我发出了“志说江南·2021年苏州圆桌会议”邀请函。我爱方志,方志也爱我,她毫不怜惜地给了我与沪苏浙皖方志大师们共聚一堂的机会,虽然未能亲临会场,但不管怎样,齐慎老师的“志说江南·2021年苏州圆桌会议邀请函”,是对我业余习作的肯定与鞭策,这是我今后写作的动力!几天之后,反复考虑到有来不能无往,我通过114咨询台,找到了苏州方志馆齐慎老师的电话,请她看看我发在邮箱里邮件,顺便问一下征文录取的后续消息,齐慎老师告诉我:“当时我们都进行了电话联系,恐怕没联系上你”。她说:“我看看纸质书籍有没有了,有给你寄一本作留念。”稍后齐慎老师告诉我:“纸质书籍已经没有了,只能把电子稿发给你了,明年还有机会,到时你留意关注吧。”

  一部好的方志,不仅具有保存地方文献、帮助政府决策的功能,也是为学者们提供研究资料的好帮手。地方志所记载资料,上至起源,下至成志之日,来龙去脉,记载详细,为我们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这些资料有利于我们研究从昨天通向今天的历史走向,有利于我们选择从今天迈向明天的最佳方案。

 

吴江区各乡镇的镇志(吴粮钢摄)

  三年来,我对方志是爱恋有加,除了阅读志书,只要有时间,周一到周五,我会准时关注吴江地域历史文化传播平台《吴江通》,阅读以后会有感而发,毫不夸张地说,江南布衣在《吴江通》的留言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多话老头!感谢《吴江通》使我的业余习作跨出了省境,感谢《吴江通》激励我走上了更高更广的业余习作平台,感谢《吴江通》让我的夕阳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