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化 > 数字方志
北京旧志数据库上线
2025-10-21【打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字节跳动识典古籍平台,于2025年10月17日上线“北京市方志馆馆藏北京旧志数据库”。首批约20种珍贵北京旧志通过数字化形式与公众见面,为研究者与广大文史爱好者开启了一扇探索古都历史的数字之窗。


  联合整理 让厚重历史触手可及 

  北京作为拥有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城市,其方志编修史源远流长,积淀了卷帙浩繁的珍贵地方志文献。这些旧志是记录北京城市变迁、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北京市方志馆作为集收集、研究、展示于一体的专业机构,馆藏尤以北京旧方志、地情文献为重。

  为盘活馆藏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与字节跳动识典古籍公益平台达成合作,共同开展北京旧志数字化整理项目。该项目以北京市方志馆馆藏的善本古籍为底本,运用人工智能OCR识别、智能标点等技术,将繁体竖排的旧志原文,高效、精准地转换为简体横排、带新式标点的数字化文本。读者不仅可以实现全文毫秒级检索,还能通过图文对照功能,便捷地查阅原始版刻图像,在保证学术研究严谨性的同时,提升了阅读和使用体验,让沉睡的古籍“开口说话”,让厚重的历史触手可及。 

  旧志上线 尽览千年京华风云 

  本次上线的旧志,年代横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涵盖府志、县志、专志等多种类型,均是研究北京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旧志不仅记录了北京地区的山川地理、典章制度,更生动描绘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生活与社会百态。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将与相关社会力量继续深化合作,陆续推出更多北京旧志的数字化成果,共同守护和传承好北京这座伟大城市的历史文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贡献更大力量。

  附:首批上线部分旧志简介(按成书年代排序): 

  1.[明·崇祯]《帝京景物略》:明末刘侗、于奕正合著,一部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的北京名胜古迹专志,以优美文笔描绘明代北京的园林、节令与风物,开创了北京“雅志”的传统。 

  2.[清·康熙]《春明梦餘录》:清初学者孙承泽撰写的一部笔记体北京史地杂考,引经据典,考证翔实,保存了大量明代及清初北京的珍贵掌故。 

  3.[清·康熙]《日下旧闻》:清初考据大家朱彝尊编纂,系统辑录了历代文献中关于北京的记载,考订源流,是清代官修巨著《日下旧闻考》的重要蓝本。 

  4.[清·道光]《漷阴志略》:一部精炼的乡土志,详细记载了运河要地漷阴(今属通州区)的地理风物,是研究微观地域史的珍贵样本。 

  5.[清·咸丰]《宸垣识略》:图文并茂,堪称清代中期的“北京旅游指南”与城市地理志,详细介绍了当时北京内、外城的衙署、坛庙、街巷胡同等。 

  6.[清·光绪]《顺天府志》:清代北京地区志书的集大成之作,规模宏大,体例严谨,是研究晚清京畿地区历史的“百科全书”。 

  7.[清·光绪]《通州志》:晚清官修志书代表,详载了京杭大运河北端枢纽通州的漕运、仓储、水利等内容,是研究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史料。 

  8.[清·光绪]《昌平州志》:系统记述了清末昌平州的历史地理,对明十三陵、居庸关等记述尤详,是研究北京西北地区历史文化与陵寝制度的必备文献。 

  9.[清·光绪]《燕京岁时记》:晚清富察敦崇所著,是记录北京从元旦到除夕的节令、庙会、饮食、游乐等民俗活动的经典之作,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10.[清·光绪]《天咫偶闻》:晚清震钧所著的北京史地笔记,记录了作者亲身见闻的京城坊巷、古迹、旗人风俗、梨园掌故等,展现了一幅鲜活的清末社会画卷。 

  11.[民国]《房山县志》:民国时期官修方志,在继承传统体例的基础上,增设“党务”“教育”“实业”等新门类,是见证房山地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珍贵历史剖面。 

  12.[民国]《良乡县志》:与民国《房山县志》同期修纂,体例相近,对当时兴办的学堂、近代工商业等有详细记载,反映了民国初年京郊社会的深刻变迁。 

  13.[民国]《通县志要》:一部简明扼要的通县(原通州)史志,删繁就简,便于读者快速了解通县概貌,是光绪《通州志》的重要补充。 

  访问方式: 

  读者可通过以下网址在电脑端登录,或者在手机上下载“识典古籍”APP进行查阅。https://www.shidianguji.com/collection/BJFZ-collection 

  (来源:“史志北京”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