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方志宣传
成都方志馆深挖成都抗战历史资源 讲述抗战历史中的成都故事
2025-09-09【打印】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成都方志馆深挖成都抗战历史资源,通过专题资料收集展示、方志文化进营入校、发布“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栏、宣传片录制等多种方式,讲述抗战历史中的成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锚定“史料立基” 以专题化展陈激活历史记忆 

  成都方志馆紧扣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主题,将“史料挖掘”作为宣传工作的着力点,通过“收集+展陈”双向发力,让沉睡的抗战史料活起来。 

  专题收集,夯实史料根基。组建专项工作小组,联合成都市档案馆、市党史研究室、市图书馆、在蓉高校以及民间收藏家和著名抗战英烈张自忠、李家钰后代,系统梳理成都地区抗战时期的文献档案、口述史料、实物遗存。重点收集川军出川作战相关记载、成都大轰炸历史档案、战时工厂内迁与后方支援、内迁高等院校等方面史料,形成包含回忆录、访谈录、文献图集等不同类型的“成都抗战历史资料库”,填补成都部分抗战历史研究的空白,为宣传工作提供权威史料支撑。 

“成都抗战历史资料库”专题展区

  场景展陈,拉近时空距离。采用“图文+实物+多媒体”融合展陈方式,在成都方志馆设立“成都抗战历史记忆”专题展区。以“战时政治副中心”“战时空军基地”“战时后勤保障”“战时文教中心”为脉络,通过展示川军将士家书、抗战时期票据、成都抗战老照片以及英烈后代讲述抗战历史等方式,生动还原成都在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历史温度,感受成都人民在抗战中的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和家国情怀。 

  聚焦“受众分层” 以场景化浸润厚植家国情怀 

  成都方志馆通过差异化的方志文化传播方案,努力实现“精准传播”。 

  一是联合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第二退休干部休养所、石室天府中学附属小学,组织“鉴往知来 薪火相传”——“方志文化进军营”抗战主题宣传活动,向部队和学校赠送成都方志书籍,采取“老将军讲故事”主题报告、参观抗战专题书籍陈列、成都抗战老照片展览、将军与学生互动交流等方式普及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 

“方志文化进军营”抗战主题宣传活动现场

  二是策划“蓉城红领巾小史官”红色实践活动,组织“小史官”走进104岁抗战老兵贾天富家中,开展“聆听老兵故事,传承红色记忆”主题活动。“小史官”们通过倾听老兵讲述抗战时期浴血奋战亲身经历,观看老兵珍藏的旧照片、军功章,触摸真实的历史温度,理解先辈“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 

  借力“媒介创新” 以立体化传播扩大宣传范围 

  构建“线上+线下”“静态+动态”的立体化传播矩阵,让成都抗战历史宣传突破地域与人群边界,实现“广覆盖、深影响”。 

  在“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开设“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栏,推出系列推文。采用“小故事+大历史”的叙事方式,以细腻的文字、珍贵的图片,将宏大的抗战历史转化为接地气的个体故事,每周定期推送,吸引年轻群体阅读转发,累计阅读量超10万次。 

  围绕成都抗战中重要元素,如抗战机场、内迁学校等,联合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策划短视频。其中《巴蜀儿女筑就的抗战空中通道》通过还原成都至印度的“驼峰航线”支线运输场景,讲述巴蜀儿女参与航线物资运输、保障空中通道畅通的感人故事。《一封抗战前线的家书》则以成都方志馆馆藏的抗战家书为核心,通过诵读家书内容、解读背后历史背景,展现抗战将士的家国情怀与思乡之情。 

  (来源:“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