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腾修,史记事、王应楫续修,褚鈇、张国儒纂。胡权增修。万历三十七年(1609)刻,天启增刻本。另有钞本传世。
是志纂修姓氏列南京国子监祭酒阎朴旧编,户部尚书褚鈇、行人司行人张国儒增编,知县颍川张鹤腾裁订,知县渭南史记事、知县安丘王应楫续修。知县东郡胡权补修。
张鹤腾,字元汉,号凤逵。明代颖川卫(今安徽阜阳)人,兵部尚书张鹤鸣之弟。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初授山西潞城县令,次年调任榆次县令,在榆七年,有政声,入县、府、省三级志书名宦传,后升云南副使。著有《伤暑全书》二卷。《明史》卷257有其传。
史记事,字义伯,号莲勺,陕西渭南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万历二十四年(1596)知介休县。万历三十一年(1603)任榆次知县,任内开水渠、凿水井、扩水田,民甚德之,县、府、省三级志书名宦中有其传。后历官兵部主事、云南道监察御史、光禄寺少卿,号为一代名臣。著有《理学渊源》。
王应楫,字济川。山东安丘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次年任榆次知县,能守张、史治法,遇大饥,设粥厂,活民不下万人。后升刑部主事、汝宁知府、关中道河南按察使。
胡权,字平子,号巽昂。河南滑县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任榆次知县,治行推山右第一,擢吏部主事,官至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成进士前曾撰万历《滑县志》。民国《滑县县志》卷15有传。
褚鈇,字民威,号爰所。榆次东白村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官河间县令、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河南巡抚、工部侍郎、户部侍郎、户部尚书。一生清廉做官,后因病致仕回乡,纂修县志。卒后,赠少保。著有《从政录》、《从政续录》、《八行图奏》《劝惩类纂》《芸窗纪愚》《教家纂要》《公余漫兴稿》等。现榆次老城旅游景区内建有“褚鈇书院”,作为晋中市廉政教育基地。
张国儒,字翼真。榆次孟家井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历官刑科给事中、辽东参政。著有《三垣疏草》。
关于万历《榆次县志》纂修过程、编修方法,该志卷前褚鈇所撰《序》介绍的很是详细。其文曰:“榆次居三晋上游,而文献甲于它邑。嘉靖间,祭酒又泉阎公以良史才精心纂辑,创立义例,稽经据史,厘为县志八卷。自地理以至杂记,罔不蔚然可观,条分缕析,纲举目张.厥功伟矣!自是以来六十余年,事有当记者.阙而不备;人有足录者,略而不详,读者遗忘之叹焉。万历丙申.颍川风逵张侯(张鹤腾),以高第调繁榆邑,甫下车,即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越二载,政善民安,化行俗美。适余自督漕得请归田,而太行翼真张君(张国儒),又以奉使过家。侯踵门治礼,以续志见嘱,余固辞不获,于是与张君僦居僧舍,刻期删润。凡邑之名宦、乡贤、忠贞、孝烈、城郭、宫室、田赋、均徭、文艺、灾祥,所宜采辑而表彰者。莫不各随其类,续入其中。事实虽增于前,义例皆仍其旧。稿成,请侯裁定,不以一毫私意低昂其间。文从质,事从实,虽不敢自谓直笔,而一邑之文献,庶乎其足征矣。”由上可知,万历二十四年(1596),张鹤腾任榆次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聘褚鈇为总纂,“与张君(张国儒)僦居僧舍”,褚、张二人以嘉靖阎朴所修《榆次县志》为基础,“凡邑之名宦、乡贤、忠贞、城郭、宫室、田赋、均徭、文艺、灾祥,所宜采辑而表彰者,莫不各随其类,续入其中,事实虽增于前,义例皆以其旧”,并分“职官、宦迹为二,增灾祥一”,共为十卷。可惜书未刊刻,张鹤腾调走,继任知县史纪事、王应楫继续纂之,由张国儒增编,万历三十七年付梓。天启二年(1622)胡权任知县后,又续修天启年事,增刻行世,为榆次现存最早志乘。
是志编次,卷首户部尚书、邑人褚鈇序,奉政大夫、晋修正庶尹、礼部祠祭司郎中张鹤鸣序,志义例1篇,凡例8则,纂修姓氏,图4幅(县境图、县城图、县治图、学宫图),榆次县志目录;卷之一地理志(沿革、分野、疆域、形胜、山川、水利、风俗、古迹、丘墓);卷之二建置志(城池、县治、学宫、公署、祠祀、坊表、铺舍、桥渡、乡镇、宫室、恤典、寺观);卷之三赋役志(附鸣谦驿、物产);卷之四职官志;卷之五宦迹志;卷之六选举志(、附荐辟、封赠、世荫、武举);卷之七人物志(附孝行、贞烈、武略、义民、耆德、流寓、仙释);卷之八灾祥志;卷之九艺文志;卷之十杂记。志末有万历己酉(三十七年,1609)张国儒后序。
是志共十门二十九目,附目十三。全志因旧志增续而成,奉行旧志的编辑体例和修纂方法,补充嘉靖戊申(1548),至万历己酉(1609)间五十余年历史资料。时人自谓“文从质,事从实,虽不敢自谓直笔,而一邑之文献,庶乎其足征矣。”《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评价其:“(该志)系将旧志增续而成……编辑之法,多本旧例,无甚变更,唯旧本分类八则,是编分职官、宦迹为二,另增灾祥一门,共成十类。……此书分类瑕瑜互见,如学校为全县人才之所出,关系至重,不应附于建置之下,此其短也。但将星度等见地理之内,不单独分门,其意甚是耳。”陈光贻著《稀见地方志提要》评价其:“志凡十类,所记自嘉靖戊申(1548),至万历己酉(1609),凡邑之贤哲事迹,政事之利病兴革,即细至闾阖情状,物产纤微,靡不捜辑。戊申以前,则仍旧志原文,补订考证者,亦不多耳。故叙近事则详,远事则仍袭旧志,是其卓识也。”志前有小序,重要目后有“朴曰”“ 鈇曰”“张鹤腾曰”“史记事曰”“王应楫曰”等赞语,仿照史体,使阅者得其资治之启发。
该志藏本不多,仅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卷四至卷八系抄配)等六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国立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山西省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钞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收录该志,方便人们查阅研究。《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山西文献总目提要》《晋中地方志总目提要》等著录。影印本有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据天启钞本影印,第5册收录)。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编)《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本(据原刻本影印,第338册收录),2018年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方志丛书》本(华北地方·山西省第716号收录)。
(来源:山西省晋中市史志研究室供稿)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