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在墨香中传承广西记忆——记广西年鉴事业
2025-09-15【打印】
  年鉴是记录时代发展的镜鉴长卷。广西年鉴事业始于民国,兴于改革开放,盛于新时代,历经风雨而愈发蓬勃。
  一、历史传承:整理《(民国)广西年鉴》
  广西的年鉴事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2年,民国广西省政府基于统计经济的需要,由统计局在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统计调查的基础上,组织编纂《广西年鉴》,是广西第一部省级综合年鉴。民国《广西年鉴》共出版三回:第一回(1933年卷),1934年5月出版;第二回(1935年卷),1936年5月出版;第三回(1944年卷,1946年增补),1947年12月出版上册,1948年5月出版下册。民国时期广西出版的年鉴还有《平南县鉴》(1939年出版)、《藤县年鉴》(1943年出版)、《桂林市年鉴》(1949年出版)。
  民国时期编纂的广西年鉴,历经岁月侵蚀,有失传风险。2021—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陆续影印出版了《(民国)广西年鉴》,使得珍贵数据得以完整再现。
广西方志馆馆藏的民国《广西年鉴》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整理影印的《(民国)广西年鉴》丛书
  二、品牌塑造:打造《广西年鉴》品牌
  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1983年《广西统计年鉴(1982)》完成编纂并内部出版,成为新时期广西的首部统计年鉴。由广西经济年鉴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广西经济年鉴(1985)》于1985年11月公开发行,标志着广西第一部新编省级综合年鉴诞生。1987年,《广西经济年鉴》更名为《广西年鉴》。至2024年,《广西年鉴》已连续编纂出版40卷。40年来,《广西年鉴》按照“实事求是、严谨办鉴”的原则,与广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同频共振。它融广西年度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事件于一览,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轨迹,成为海内外人士了解广西、认识广西的一个重要窗口,展示广西对外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广西年鉴事业快速发展。《广西年鉴》自创刊以来,编纂质量持续保持高水平,在全国、自治区年鉴成果评比中屡获殊荣。在第一届至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广西年鉴》先后获得特等年鉴、一等年鉴等荣誉;在广西社科优秀成果评比中三次获奖。
新编省级综合年鉴《广西年鉴》1985年出版首卷,原名《广西经济年鉴》,1987卷起更名为《广西年鉴》,至2024年已连续编纂出版40卷
连续出版的《广西年鉴》
  三、丰富形态:创设姊妹书《广西图鉴》
  《广西图鉴》于2016年创刊,每年编纂一卷,以图片记述为主,与以文字记述为主的《广西年鉴》形成姊妹书,相互配套,相得益彰。《广西图鉴》以图片专栏形式展现广西五大文明建设等方面基本情况、重点成就和深刻变化。《广西图鉴》直观呈现城乡变迁与时代风貌,丰富了年鉴产品形态,成为展示广西形象的视觉名片。
《广西图鉴》书影
  四、全域覆盖:推进三级地方综合年鉴编纂
  2015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通过召开全区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推进会、开展督查调研、年鉴全覆盖攻坚等措施,全力推进三级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截至2018年,广西出版126种三级地方综合年鉴,提前2年实现三级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目标。截至目前,年鉴全覆盖成果已持续巩固7年。
广西方志馆馆藏的广西部分市县年鉴
  五、质量提升:深入实施广西年鉴精品工程
  广西年鉴事业坚持走精品年鉴线路,于2015年启动实施广西年鉴精品工程,每年选择3—5部市、县级和专业年鉴作为精品年鉴实施项目,组织专家对项目年鉴进行指导和评议,先后培育广西精品年鉴25部。通过精品工程带动,全区年鉴编纂质量稳步提升。在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广西有99部年鉴入选。
入选广西年鉴精品工程的部分年鉴
  六、品类拓展:丰富与创新年鉴编纂种类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加强对专业年鉴的指导,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单位创刊年鉴和持续开展编纂出版工作。目前,广西编纂出版的专业年鉴达到50多种,一些地区和部门还编写年鉴简本、地情手册等年鉴衍生品。
广西编纂出版的部分专业年鉴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