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期刊概览 > 《中国地方志》2021年第1期
11_gaitubao_283x387.png
《中国地方志》2021年第1期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时间:2021年2月
  • 国内统一刊号:11-1395/K
  • 主办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国际标准刊号:1002-672X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方志》,创刊于1981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级历史类学术期刊,也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导全国修志工作的学术期刊。《中国地方志》办刊宗旨是: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关于修志工作的部署;对全国修志实...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新方志研究·

  新一轮修志编修通纪志的必要性 刘善泳·4·

  新方志“市级志书”概念之混淆与辨识 李论·11·

  地方志自然部类编纂略论 常洁琼·23·

  ·旧方志研究·

  范子长《皇朝郡县志》再探 石悦·29·

  罗浮山志编纂及陈琏《罗浮志》价值考论 吴凯桐 孙廷林·40·

  清代台湾方志中的文化遗产纂录及其价值 卞梁 连晨曦·47·

  清代东北方志序论思想价值略论 安大伟·60·

  吴宗慈总纂《江西通志稿》与近代方志文化的构建 曾荣·69·

  ·地方史研究·

  宋代钦州治所迁移考论 黄粲茗·74·

  “层累地造成”:危素谪守余阙庙故事考

  ——基于明清方志、笔记资料之考察 崔壮·80·

  明代月港叛乱与海澄设县补论

  ——对黄友泉先生回应之回应 李贤强·88·

  《朱子家礼》与明清珠江三角洲丧葬礼仪实践

  ——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张清江·95·

  清末景德镇窑案史料一组释读 詹伟鸿·109·

  ·书评·

  清代新疆通志的殿军

  ——《新疆图志》及其整理本评介 周燕玲·119·

  英文目录与摘要(CONTENTS)·124·

新一轮修志编修通纪志的必要性 

刘善泳 

 要:历代方志皆以通纪为常态,以断代为例外,“一方全史”和“一地百科全书”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方志印象。从两轮修志经验看,首轮修志始于改革开放后百业待兴的时代,编修通纪志恰逢其时;第二轮修志在两轮修志首尾叠加的背景下启动,接续编修断代志合乎时势。由于断代志之“代”并非独立时间系统,其独立性无法与贯通古今的通纪志比肩;地方综合年鉴特别是“多年鉴”的存在,使断代志和地方综合年鉴界限模糊,进一步影响了断代志在志书体系中的地位。根据历代修志传统和两轮修志经验,结合当前人们需要一部贯通古今的新方志、地方历史文脉需要梳理打通及其应对新媒体时代的现实需要,编修通纪志是新一轮修志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通纪志 断代志 第三轮修志 正统 

  

新方志“市级志书”概念之混淆与辨识 

  

 要:方志界一般把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统县政区为记述区域范围的新方志归作“市级志书”。而我国相关法律对统县政区未作明确定义,“市”所表示的政区类型远超出统县政区范畴,全国行政区划频繁地调整变动更加剧了方志界对“市”认识的混乱。新方志工作开展初期的暂行规定对市志、地区志应记述政区层级的指导意见表述不严谨,后续条例逐渐完善却与早期规定内容存在出入,也影响到了不同行政级别的市、地区、自治州在志书编纂过程中对记述区域的判断,使得新方志成果中代表不同政区层级的“市志”和同一政区层级的“市级志书”难以分辨。通过加强新方志提要专目中区域性内容的著录,可以为读者在利用相关志书、解决“市级志书”辨识问题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市级志书 区域性 辨识 新方志目录 

  

地方志自然部类编纂略论 

常洁琼 

 要:自然部类是地方志的基础部类,两轮修志后自然部类框架逐渐趋于成熟,成为现在所看到的样子。然而,在实际审稿和阅读中可以发现,自然部类的编纂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全部照搬前志的现象、部分篇目设置不当、记述有误等问题。那么在未来自然部类的编修中,应该做到在前志的基础上查缺补漏,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改正、变化的部分记录变化、更新自然科学术语以提高科学性。此外,还应重视科研工作者的成果,加强自然部类与人文科学的融合,提高自然部类的可读性,吸纳更多专业人士参与志书编纂。 

关键词:地方志 自然部类 历史演变 编纂 

  

范子长《皇朝郡县志》再探 

  

 要:南宋范子长著有地理总志《皇朝郡县志》,今已亡佚。经考,其书虽题为范子长所著,实出自众人之手;此书纂修于宋宁宗嘉定间。另《永乐大典》载有《郡县志》一部,考察相关著录与存文,知两书并非同一著作。 

关键词:《皇朝郡县志》 宋朝 总志 

  

罗浮山志编纂及陈琏《罗浮志》价值考论 

吴凯桐 孙廷林 

 要:罗浮山志编纂始于宋代,南宋王胄《罗浮图志》是第一部汇辑详赡、体例完备的罗浮山志。明初陈琏《罗浮志》则是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罗浮山志,保存了一些王胄《罗浮图志》的原貌。作为现存最早罗浮山志,陈琏《罗浮志》体例上对后世山志的编纂影响深远;一些宋元文献因之得以保存流传,具有一定的辑佚校勘价值;有关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文献,对研究罗浮山宗教史也具有重要意义。回顾罗浮山志编纂史,对当下山水名胜志、旅游景区志的编纂均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罗浮山志 陈琏 《罗浮志》 

  

清代台湾方志中的文化遗产纂录及其价值 

  连晨曦 

 要:清代方志中对台湾地区文化遗产多有记述,主要分为自然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3类。自然文化遗产展现台湾地区独特的地物风貌,物质文化遗产是台湾历史信息的情境再现,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台湾历史社会风貌的集中展现。通过对涉台方志中“古迹”“风俗”等部分中有关当地文化遗产记载的归类分析,在纵向上把握台湾文化遗产由远及近的发展脉络,在横向上对台湾不同地区文化进行比对和释因,并从方志学视角对清代台湾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脉络进行梳理,借此思考当前两岸涉台文物的共同保护与治理问题,为两岸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清代台湾 地方志 文化遗产 两岸融合 

  

清代东北方志序论思想价值略论 

安大伟 

 要:方志不仅有史料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集中体现在小序、按语、论赞等之中。清朝统治者通过东北方志的修纂来表明其正统地位,论证其治统即政权合法性和统治合理性;宣扬其道统,即儒家文化认同和强化道德教化。此外,还凸显“满洲根本”的政治原则,实质仍包含在“大一统”思想之中。随着清末社会大变革,传统经世思想中注入救亡图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东北方志序论也包含丰富的革新思想,如针砭时弊、世界视野与进化史观、振兴实业、抵御外侮、重视教育等。系统阐述清代东北方志序论的思想价值,展现出时代变革影响下方志编纂思想的变化。 

关键词:东北方志 序论 思想价值 

  

吴宗慈总纂《江西通志稿》与近代方志文化的构建 

  

 要:吴宗慈于抗日战争时期临危受命,担任江西通志馆筹备委员会主任,主持通志馆创办工作。江西通志馆成立后,吴宗慈作为馆长兼志书总纂,克服抗战时局动荡和战后社会经济凋敝的重重困境,以制度建设保障修志工作的正常开展,以讲求“方志之有实体效用”促进方志体例创新,并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构建近代方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有力推动了近代方志的转型与发展。 

关键词:吴宗慈 《江西通志稿》 方志文化 江西通志馆 

  

宋代钦州治所迁移考论 

黄粲茗 

 要:关于宋代钦州州治徙往安远县的时间节点,一直未有确切说法。历代地方志与地理总志相互矛盾。大致有3种说法,一为北宋天圣元年(1023)徙治说,二为南渡之后徙治说,三为元代徙治说。但通过梳理官方历史文献、地方官员墓志铭以及时任郡守所留下的诗歌进行考证后得知,宋代钦州徙治安远县实际上是在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而徙治背后的动因并非经济发展与便利交通,而是基于城市防务的诉求。 

关键词:宋代 钦州 治所 迁移 

  

“层累地造成”:危素谪守余阙庙故事考

——基于明清方志、笔记资料之考察 

  

 要:危素是否被谪守余阙庙,以及由闻“履声橐橐”而讥以“文天祥来”等情节构成之故事是否符合历史实际,自清初以来颇有争论。通过对明清笔记小说、史书方志等文献之查考可知,危素故事丰富而生动的情节描写经过了一个由简到繁的“层累造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新因素的不断融入与不同叙事的数次整合。历史的真实是,与许多元代降臣一样,危素在明洪武三年(1370)被谪和州,择居和州之含山,终卒于斯、葬于斯。吴元年(1367),朱元璋诏祠余阙,遂建庙于余阙卒地安庆,后又建庙于余阙生地庐州,未曾及于和州与含山。危素与余阙的某些交集,或曾推动守庙情节之塑造。 

关键词:危素 余阙庙 故事迁变 历史事实 

  

明代月港叛乱与海澄设县补论

——对黄友泉先生回应之回应 

李贤强 

 要:明代嘉靖年间,朱纨在福建沿海地区实施的保甲不仅推行迅速,而且效果很不错;倭乱是月港“二十四将”叛乱的主要诱因,饶乱是次要的,两者不能相提并论。虽然“二十四将”曾被招抚,但他们并未作为乡兵攻打“饶贼”;月港地区的4次设县之请都出现在动乱时期,与当时福建漳州沿海地区大规模修建城池有关,军事防御是设县治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明代 月港 叛乱 海澄设县 

  

《朱子家礼》与明清珠江三角洲丧葬礼仪实践

——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张清江 

 要:《朱子家礼》是明清地方社会礼仪实践的基本依据,但它对4种礼仪的具体影响则有差别。通过地方志文献分析《朱子家礼》改造珠江三角洲丧葬礼仪的效果和困境可以看出,借由地方官员和乡里士人的共同努力,《朱子家礼》改变了民间一些违礼的习俗,比如火葬和用鼓乐等,但却无力撼动“作佛事”和“信风水”等“异端”礼仪因素。民间丧葬将《朱子家礼》作为正统象征,但在实践上却融合佛道等仪式,形成一种复合的礼仪模式。这种融合的背后,是民众面对死亡的复杂心态,既有对亲人离世的哀伤,又包含着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儒家礼仪过度强调哀伤情感的表达,却忽略了民众安度亡魂的情感需求,这是佛道教在丧葬礼仪中始终能够发挥影响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朱子家礼》 地方志 丧葬礼仪 珠江三角洲 

  

清末景德镇窑案史料一组释读 

詹伟鸿 

 要:光绪二十二年(1896)五月,景德镇爆发窑案。案定复闹,闹后复定,持续近4个月。景德镇窑案的敉平主要是依靠政府的镇压和调解。地方耆宿、士绅们不敢主动参与窑案调解,既有受到西方社会价值观念影响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清代中期以后活跃在景德镇瓷业市场中的士绅多是异途绅商或劣绅,而瓷业内部的劳资纠纷早已到了不可调节的地步。面对瓷业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团结起来的窑工以及咸同以后清政府强权形象不复存在的事实,正途出身的地方耆宿、士绅们更多地选择是隐忍和保身免祸。 

关键词:景德镇 窑案 冲突 士绅 

  

清代新疆通志的殿军

——《新疆图志》及其整理本评介 

周燕玲 

 要:《新疆图志》是清代新疆地区的最后一部通志,宣统三年(1911)由新疆布政使王树枏组织修纂完成。《新疆图志》(整理本)于201512月出版,除了精益求精的校勘之外,整理团队还编制了全书的人名、地名索引,在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同时,极大地发挥了这部清代新疆通志集大成之著的价值。 

关键词:《新疆图志》 整理本 评介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