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期刊概览 > 《中国地方志》2019年第3期
《中国地方志》2019年第3期封面fj.jpg
《中国地方志》2019年第3期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时间:2019年6月
  • 国内统一刊号:11-1395/K
  • 主办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 国际标准刊号:1002-672X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地方志》,创刊于1981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级历史类学术期刊,也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导全国修志工作的学术期刊。《中国地方志》办刊宗旨是: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关于修志工作的部署;对全国修志实...
  • 目录
  • 摘要
  • 全文

·新方志70年·

论董一博对新方志学建设的贡献 王复兴·4·

傅振伦与方志序跋 薛艳伟·26·

·新方志研究·

“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中的村史志功能探析 窦春芳·40·

部分第二轮志书初稿公文化倾向刍议 翟 辉·48·

论人口志的编撰:以广东省为例

——兼论地方志编修传统 胡列箭·53·

·旧方志研究·

《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考论 李建华·60·

南朝齐陆澄《地理书》辑佚及相关问题考证 刁美林·68·

方志海图的“越境而书”

——以清代《镇海县志·寰海岛屿图》为中心的探讨 何沛东·78·

西康省通志馆的成立及其修志活动述略 吴会蓉·88·

·地方史研究·

现存南海更路簿抄本系统考证 林勰宇·97·

改革开放以来甘青地区地名研究述评 许若冰·107·

《江村洪氏家谱》所载朱熹序文考辨 李阿康·117·

·新书介绍·

《汶川特大地震绵阳抗震救灾志》出版发行 ·47·

《元谋县地名志(1982—2014)》出版发行 ·96·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志(1997—2007)》出版 ·123·

英文目录与摘要(CONTENTS)·124·

论董一博对新方志学建设的贡献

王复兴

提 要:董一博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他深入修志第一线调查研究,宣传、指导修志工作,写出了160多万字的方志论文和讲稿。董一博为新方志学建设作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地方志的科学属性,关于地方志的功能作用,关于构建方志学理论体系,关于彻底改变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关于史志关系,关于编修地方志的指导思想,关于地方志的持续发展,关于地方志的体例篇目,关于概述,关于方志资料工作,关于方志评论,关于旧志整理。我们缅怀董一博,不仅要学习他的方志学理论,更要学习他热爱方志事业、全心全意为方志事业作贡献的精神。

 

傅振伦与方志序跋傅振伦与方志序跋

薛艳伟

提 要: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著名方志学者,其早年所著《中国方志学通论》是中国现代方志学名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首轮修志活动中,傅振伦热衷于为全国各地编修的新志撰写序跋。傅振伦一生撰写了百余篇方志序跋,他所写的方志序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各具特色。方志序跋是傅振伦阐发其方志思想的重要形式。探讨和研究这些方志序跋,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傅振伦的方志思想。

 

“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中的村史志功能探析

窦春芳

提 要:以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村史志在其中可以大有作为。具有存史、育人、资政功能的村史志是乡村治理专属的文化资源。编修村史志,可培育村民自觉,激发村民自治意识;善用村史志和村规民约,夯实乡村法治基础;挖掘村史志中的多元文化资源,以德治促进乡村和谐。用心编好村史志,充分用好村史志,尊重乡村文化之魂,促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治理体系真正植根于乡村,成为国家治理的稳定基础。

 

部分第二轮志书初稿公文化倾向刍议

翟辉

提 要:在第二轮修志中,由于编纂机制、编纂人员、资料来源等原因,部分地方志书初稿存在虚话套话多、未然状态多、评论语言多等问题,行文公文化倾向较为突出。在编纂实践中,唯有严格按照地方志书编纂行文规范等要求,加强培训,加强沟通协调,拓宽资料收集的视野,对不同来源的资料用不同方式加工利用,重视从资料长编到初稿这一质变过程,才能逐步扭转公文化倾向,确保志书成稿质量。

 

论人口志的编撰:以广东省为例

——兼论地方志编修传统

胡列箭

提 要:现在地方志编修工作中存在着编修传统日益模糊的现象,重塑方志编修传统已经非常必要。以《广东省志·人口志》为例,指出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地方志编撰者应注意交代编志过程中所征引的资料来源。对于难以弄清楚的问题,编者在如实收录地方档案文献的基础上,可以将问题提出来,供后人探索。随着历史人口研究成果的日益积累,可以将人口志做成数字化的人口地理信息系统。

 

《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考论

李建华

提 要:《淮南子》今存宋刊本,但惜其非善,高诱注更是脱讹满眼。《地形训》高诱注乃今存该篇唯一古注,明代学者刘绩依据《汉书·地理志》对该注多有补阙,清人庄逵吉、王念孙,今人刘文典、吴承仕、马宗霍、何宁、于大成、张双棣等学者勤力于此,多有创见,然仍有遗落之珠。《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是否有许慎注混淆和后人妄窜,自清代以来学界颇有争议。同出于高诱之手的《淮南子·地形训》注与《吕氏春秋·有始览》注存在诸多矛盾,注释重出于同卷、前后抵牾等低级错误表明,今本高诱注有后人妄窜的情况。作为汉代地理学成就的标志之一,高诱注存在明显的缺陷——因袭有余且考辨欠精,实地考察的缺失和经学思想的桎梏制约了他在地理学领域的造诣,远离文化中心和时局的混乱造成相关资料的匮乏,区划更新信息滞后等又为其增加了一点瑕疵。但作为《地形训》今存唯一古注,高诱注不仅有保存文献之功,更反映了汉代学者的地理认知,是研究汉代地理学的重要凭借。

 

南朝齐陆澄《地理书》辑佚及相关问题考证

刁美林

提 要:南朝齐人陆澄所撰《地理书》及《地理书抄》(均已亡佚),其以《山海经》等160家地理著作为基础编纂而成,对于保存我国古代众多短篇零卷的地理学著作有较大作用,价值极高。然而,关于《地理书》的作者问题,史籍记载不一,更有将其与南朝宋学者刘澄之混淆的情况。南朝梁学者任昉,清代学者徐乾学、俞樾、王谟、章宗源、姚振宗及现代学者刘纬毅等都曾分别对陆澄《地理书》进行辑佚、考证等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因此,在掌握新史料的基础上,对陆澄地理二书及其相关的一些学术问题进行梳理考证,释疑解惑,很有必要。

 

方志海图的“越境而书”

——以清代《镇海县志·寰海岛屿图》为中心的探讨

何沛东

提 要:越境不书是古今修志者编修地方志遵循的一个普遍原则,也是地方志区域性特征的重要体现。舆图能够将地理事物和行政区域界限清晰展示出来,方志舆图亦成为地方志辨识疆域的重要方式。但旧方志中的海图经常出现越海而绘的情况,海防需要或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沿袭传抄政区变动前的旧志内容等因素亦可能对此种现象产生影响。

 

西康省通志馆的成立及其修志活动述略

吴会蓉

提 要:西康省通志馆是20世纪40年代西康省为编纂《西康通志稿》成立的修志机构。它的成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对修志事业的重视、西康建省的推动以及抗日战争时期西康所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西康省通志馆从1940年开始筹备,1943年在雅安成立,1948年解散。在其存在的9年中,围绕《西康通志稿》的编纂开展了大量工作。西康省通志馆的成立及其修志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康藏地方史的研究。

 

现存南海更路簿抄本系统考证

林勰宇

提 要:随着田野调查与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已知的南海更路簿与更路图总数有40份左右。然而,学界关注点大多集中于文本内容、性质与意义,却几乎未从历史文献学角度进行系统研究。梳理现存更路簿文献的状况,分析田野材料、对比各抄本篇章结构与航路记载,对更路簿相关文献的源流与抄本传承关系进行重构,对更路簿的概念进行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甘青地区地名研究述评

许若冰

提 要:改革开放以来,甘青地区地名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学术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与学术转向。学者继承了古代沿革地理注重对古地名考证的研究传统,并将蒙、藏等少数民族语地名作为研究特色,同时注意挖掘地名蕴含的区域文化内涵,丰富地名研究的面相。但当前的研究仍存在理论方法单一,学术视野有限,对地名变迁与区域社会关系探讨不足等问题。今后甘青地区地名研究首先应当建立甘青地名信息系统服务于学术与社会,同时将地名置于甘青地区整体史脉络中进行考察,注意挖掘地名及地名变迁所反映的区域社会人群关系,进一步推进甘青地名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江村洪氏家谱》所载朱熹序文考辨

李阿康

提 要:清代雍正年间纂修的《江村洪氏家谱》载有朱熹序文一篇。该序文在内容和落款上都存在着较大疑点,当为后世冒名伪托之作。这种“朱熹作序”现象,可以从不同侧面展现传统中国特有的家谱文化。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