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加快推进地方志数字化 助力文化强省建设——广东省东莞市建设地情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做法和经验
2022-07-15【打印】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国家文化数字化提出具体规划和实施路径。地方志作为中国特有的记载一定区域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文化载体,加快数字化步伐,既是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

  2021年东莞市启动地情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建设,2022年5月系统正式上线。建设内容包括系统开发和地情资料数据处理,实现志书库、年鉴库、村情库、年报资料库、多媒体资源库“五库合一”,建成数字化编纂管理子系统,集成“i莞家”移动端门户等。项目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记录、展示、传播方志文化,有效探索集史实资料存档、文化传承保育、城市形象推广于一体的数字方志体系建设。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坚持做好顶层设计,省市协同推进

  1.巧借东风,主动争取,融入“数字政府”建设

  东莞市志办巧借“数字政府”建设东风,主动作为,积极融入,2021年系统纳入东莞市“数字政府”大盘子并作为2022年重点项目推进。项目始终坚持高站位,从数字方志融入数字政府建设的视角开展顶层设计,由市政数局、市志办统筹管理。东莞市领导高度重视,有力推动系统高质量建设。2022年6月,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市长吕成蹊、副市长刘旺先批示,要求“切实发挥好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切实使地情资源活起来,用起来”。项目期间,分管市领导多次召集市政数局、市志办等专题研究项目情况,两次召开工作现场会,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2.省市协同,共享建设经验,提升内容安全

  项目建设期间,广东省志办多次到东莞市调研指导项目建设,东莞市定期向广东省志办汇报项目情况。在东莞市遇到项目管理、数字化技术、内容审核等问题时,广东省志办有针对性地指导其确定数字化标准,建立图书审核机制,协助引入权威内容审核平台,把好意识形态关。良好的省市协作机制为系统高质量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坚持高标准实施数字方志建设,打造行业领先的地情信息系统

  1.实现地方志文献的“合一化”

  系统建设有志书库、年鉴库、村情库、年报资料库、多媒体资源库5个库,将东莞地方志文献、图片、视频等轻量化产品纳入其中,在全省率先建成“五库合一”系统。

  2.实现数据辅助决策“科学化”

  与东莞政务数据大脑对接,利用地方志丰富的地情信息,依靠数据大脑的强大运算能力,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辅助,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数据支撑。

  3.实现系统信息检索“智能化”

  利用语义分析、智能关联、关键信息抽取等技术,打破书与书的壁垒,实现检索“一键输入、一库查询、秒出结果”。

  4. 实现村落信息在线“可视化”

  系统支持PC端、移动终端浏览村落信息,可搜索查看村落详情。

  5.实现史志编撰全程“数字化”

  系统实现素材管理、在线编修、意见反馈、专家评审、排版校对、数据发布等全流程数字化,提升编纂效率,促进资源共享。

  6.实现方志馆“网络化”

  数字方志馆支持馆藏图书在线阅读,展示地情资源开发利用成果,足不出户即可线上浏览市镇村方志馆、村史馆、方志驿站的展览,实现东莞方志文化“云”旅游。

  (三)立足乡村振兴、文化强省建设,高质量供给数字方志资源

  1.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借助系统,可面向海内外讲好东莞故事,充分发挥东莞侨务资源丰富的优势,让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读懂东莞、认同东莞、走进东莞,做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见证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更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2.促进古树名木保护。系统全面记载东莞市古树名木的树龄、品种等资料,向社会充分展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工作成果,更好地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决策数据。

  3. 更好满足千万人口文化需求。“i莞家”APP文化东莞专区上线自然村落历史沿革等地情知识,打造名胜古迹、古树名木、历史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革命等主题知识库,建成改革潮涌、城市荣誉、美丽乡村、莞香美食、特色产业等专题资讯库。

  4. 以文化留人,以文化育人。地情信息资源蕴含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时代变化,挖掘志书中记载的先进人物所蕴藏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有助于增强东莞千万人口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激发热爱东莞的向心力、凝聚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打造数字化、碎片化文化专题。系统以服务乡村振兴、文化强省建设为导向,通过数字化技术,建设各类文化专题,记录东莞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以碎片化形式呈现乡音乡情乡愁,讲好东莞故事,更好展现东莞市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村落,为正在消失的村落留下历史印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助力。

  二、系统建设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夯实数据基础,地方志数字化深度融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及数字政府建设

  1.挖掘丰富地情资源,夯实数字方志体系基础

  东莞市已实现地方志编修市、镇街(部门)、村(社区)上下贯通全覆盖,先后开展两轮修志,共编纂出版340多种地方志。在此基础上,东莞市坚持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地方志数字化工作,坚持按照省数字化入库标准,每年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数字化任务,为系统建设打下坚实数据基础。

  2.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激活庞大的地情信息资源

  东莞市坚持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相关要求,以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为目标,同时主动融入数字政府建设,以“方志+平台+终端”为依托,打造新型“基础数据平台+市情推介平台”载体,拓宽方志文化传播途径,激活“沉睡”在方志里的资源。

  (二)坚持面向用户,深入探索地方志数字化的技术手段

  突出方志集成“一库化”。东莞市地情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五库合一,除收录东莞重达“千斤”的地方志文献外,还系统收录图片、视频等轻量化产品。同时,还打破部门数据壁垒,依托东莞“城市数据大脑”后台强大运算能力,将林业等部门的地情相关数据融于一体,打造“大方志”数据库。

  突出系统检索“智能化”。改变传统文本阅读检索模式,利用语义分析、智能关联、关键信息抽取等技术,打破书与书的壁垒,借助智慧化资料检索方式,指引读者便捷走进地方志、快速使用地方志,吸引读者读志用志爱志。

  推进史志编撰“数字化”。系统基本实现志鉴编撰的全流程数字化、无纸化,能为志鉴编纂提供项目管理工具支撑,可根据需要赋予不同权限,各书编纂具有独立的采、编、审流程,支持上百个撰稿单位参与报送稿件,便于编辑、专家团队等协同工作,有利于资源共享、整合。该系统改变了原有生产模式,为提升志鉴编撰效率和质量作出有意义的探索。

  (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