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突出志书质量 检阅编纂成果——青海省二轮志书质量检查工作小结
2022-11-08【打印】

  为深入贯彻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暨2022年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检阅全省二轮三级志书编纂成果,进一步提升编纂质量,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青海省地方志办公室从2022年3月开始,组织相关专家在全省开展为期4个多月的二轮三级规划志书和特色志书质量检查工作,于2022年7月上旬完成各项检查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检查工作情况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安排部署。2022年1月14日,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杨松义主持召开全省2021年度工作总结暨形势与任务分析会,传达学习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暨2022年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精神,安排贯彻落实工作,并对开展全省二轮三级志书质量检查工作作出安排。3月28日以来,省地方志办公室向全省各市州地方志机构和省志分志承编单位印发了关于《开展志书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开展志书质量分组检查工作的通知》《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等文件,明确检查范围:公开出版的第二轮省、市(州)、县(市、区、行委)三级志书和一、二轮合并编纂的县级志书及地方志工作机构编纂的特色志书。突出检查重点:观点是否正确,体例是否严谨,内容是否全面,特色是否鲜明,记述是否准确,资料是否翔实,表达是否通顺,文风是否端正,印制是否规范,评审程序是否严整等10个方面。4月1日,杨松义主持召开全省志书质量检查工作协调会,全面启动全省志书质量检查工作。邀请了省内地方志系统21位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编纂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专家组成工作组。组织专家和工作人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青海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和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志鉴质量管理的意见》。要求相关地区、单位负责人员和评审专家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严格把握志书质量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吃透精神要义,把握衡量尺度,将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程序关等方面的评价标准贯彻到整个检查工作当中。强调要充分沟通交流,客观公正评价,慎重决定取舍,切实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真正把优秀志书推出来,高质完成志书质量检查工作任务。  

 

4月1日,青海省地方志办公室召开青海省志书质量检查工作协调会

  (二)细化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此次志书质量检查涉及已公开出版的省、市(州)、县(市、区、行委)三级志书和一、二轮合并编纂的县级志书及地方志工作机构编纂的特色志书共112部,其中:省级志书58部,市(州)级志书5部,县(市、区、行委)级志书40部,特色志书9部。为克服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扎实高效做好志书质量检查工作,省地方志办公室成立了由主任杨松义为组长,副主任魏守良、二级巡视员云公保太为副组长,省直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市州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全省志书质量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7个志书质量检查工作小组,对二轮三级志书和特色志书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另外成立了志书质量检查督促指导小组,负责检查工作的督促指导;成立了集中抽查专班,集中开展重点抽查,确保检查工作走深走实。由于前期准备充分,工作措施周密,任务层层落实,质量检查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明显效果。7个检查小组中由2个小组负责省志分志质量检查,4个小组负责市(州)、县(区)志书质量检查,1个小组负责特色志书质量检查。各小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责任分工扎实开展工作,合理安排审稿方式和讨论交流时间,加强与检查地区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与协调,按时高质完成志书质量检查工作任务。审核专家们认真负责,集中核查志书资料,反复交叉评审,互相交流意见,查摆问题严肃认真,对志书评价客观公允,体现了方志人的责任与担当。

  (三)紧盯时间节点,严格检查程序。此次检查分自查、分组检查、集中抽查三种方式。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志书质量检查工作,对完成时限作了相关要求,分阶段逐步推进,即2022年3—4月初,各市(州)地方志办公室及省志各分志承编单位开展自查;4—5月底,7个检查小组根据分工开展检查;6—7月底,集中抽查专班开展重点抽查,形成全省志书质量检查工作报告。

  1.自查:省地方志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志书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后,特别是全省志书质量检查工作协调会召开后,各市(州)地方志办公室、省志各分志承编单位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主动向市(州)分管领导汇报志书质量检查工作,深入落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志书质量检查工作要求,结合各自志书实际,对照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程序关等6个方面评价标准,认真地进行了自查自纠,按规定上报了自查情况报告。

  2.分组检查:4—5月底,全省7个志书质量检查工作小组认真履责,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在重温《地方志书质量规定》《青海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志鉴质量管理的意见》《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等有关志书质量规定的基础上,按着省地方志办公室《开展志书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内部合理分工、相互交叉审评、综合客观评价等形式,认真开展志书质量初检初评工作,形成了检查评审工作报告。

  3.集中抽查:分为复检复评和终检终评环节。一是复检复评环节。6月29日上午,组织召开全省第二轮志书质量检查暨成果评审复检复评会议,听取省志复检复评小组和市(州)县(市、区)复检复评小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确定全省第二轮志书质量检查暨成果评审终检终评小组人员名单,安排部署终检终评工作任务。在复检复评过程中,省志复检复评小组和市(州)县(市、区)复检复评小组在做好各自复检复评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相互交叉检查,检查过程公开透明,各个环节严谨细致,确保了复检复评环节公平公正。二是终检终评环节。6月29日下午,组织召开全省第二轮志书质量检查暨成果评审终检终评会议,听取终检终评小组检查结果汇报,各位专家充分交流意见并达成一致。终检终评小组始终坚持质量标准要求,内部交叉互评,反复交流沟通,检查结果客观公允,拟定了一批优秀志书。  

 

6月27—29日,青海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召开全省第二轮志书质量检查暨成果评审会

  4.集中核查。为贯彻落实全省第二轮志书质量检查暨成果评审终检终评会议精神,全省志书质量检查暨成果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省地方志办公室业务指导处全体干部,集中利用一周时间,对会议拟定的优秀志书从观点、体例、内容、特色、记述、资料、行文、图照、版式等进行逐一进行了认真核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梳理,形成全省志书质量检查工作报告。

  二、检查工作结果

  通过此次全省二轮三级志书和特色志书质量检查,全面回顾全省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二轮编纂历程,检阅三级志书和特色志编纂成果,我们欣喜地看到,2006年青海省第二轮修志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方志人15年的艰辛付出和努力,全省地方志事业赓续传承、改革创新、发展壮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重大成就。截至2020年底,顺利完成“两全”目标任务,规划的第二轮112部志书编纂任务全部完成,省、市、县三级志书和年鉴实现全覆盖,《青海花儿艺术志》《青海藏毯志》《河湟文明志》《青海民俗志》《丝绸之路青海道志》《青海盐湖志》《青海藏羊志》《青海手工艺品史话》《青海石玉史话》《再造中华水塔》等11部特色志已出版,2010年启动的《玉树大地震救灾重建志》拟于年内编纂完成。这批志书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存真求实的原则,用真实准确的资料,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断限期间青海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行业特色。整体上都能坚持志体,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体裁运用得当,篇目设置结构合理、归属得当 ,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要求。内容完整,大多能做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文字、出版和程序等方面把关较严,涌现出了一批精品佳志,忠实记录了全省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地方志鉴古知今的历史意义、资政辅治的现实意义、培根铸魂的时代价值,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在青海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经过此次检查评审,推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优秀志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毫无疑问,全省地方志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人才紧缺等因素制约,地方志事业发展仍存在着不小差距。体现在志书质量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关方面,由于断限时间长、出版印刷时间早等多方面因素,个别志书对敏感人物和事件的把握和处理上存在一定问题,致使作品质量大打折扣,甚至推倒重编,造成重大浪费。二是史实关方面,有些志书运用资料不全面,缺乏真实性、系统性,特别是数据运用前后矛盾、事物记述要素不够齐备等问题比较明显,影响了志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三是体例关方面,总体看体例方面发现的问题最多。部分志书存在事物归类不科学、篇目设计不合理、章节归属不得当、记述逻辑不严谨等问题。特别是图照中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不全,文字说明缺失或不够准确精炼;记述中突破上下限,纵述主线中断,横向要项缺失;体裁运用不全或不当等问题比较普遍。使志书在反映事物发展全貌、演进规律和基本特征留下遗憾。四是文字关方面,部分志书出现错别字、缺字较多,标点符号使用不严谨;存在第一人称记述现象,“了”字句较多,数字运用不够规范;运用语体文和记述体语言有差距,总结报告、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教科书、论文等写法和表达方式时有出现;与前志衔接不畅,同一件事前后名称不统一、用语冗长、重复记述等问题比较突出。五是出版关方面。部分志书排版格式不严谨不规范,出版校核把关不严格,志书出版后存在缺页、页码凌乱、印刷错位等问题。六是所有州县两级志书的“党政”篇目中,普遍未记述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代表或委员名单,使其存史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思考

  一是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地方志工作必须用新的理念做好新的工作,形成新的格局的问题。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全面总结《青海省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颁布以来特别是攻坚“两全目标”的工作,认真研究好、谋划好“十四五”期间地方志工作的重点任务,实事求是,担当作为,努力开创全省地方志工作新局面。

  二是持续强化组织领导。继续坚持和落实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和“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志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持续强化修志队伍建设。积极协调做好各级地方志机构人员的能力提升工作,通过开展定期业务培训、省内外考察学习、交流编纂经验等形式,不断提升编纂人员政治理论知识、业务撰写能力等综合素质。

  四是持续强化严格的审定程序。继续落实好《地方志书质量规定》《青海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志鉴质量管理的意见》等规定和要求,坚持和完善“三审一验收”制度,把好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程序关,把精品意识贯穿于地方志编纂出版工作全过程,努力打造精品佳志。加强与图书质检部门的衔接沟通,在如何更好把好志书出版关和提升志书质量上多想办法,多出对策。

  五是积极改进工作作风。按着全省加强作风建设要求,将地方志系统作风建设和业务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研,强化业务培训,加大指导力度,督促检查进度,重视志书资料收集管理工作,抓紧抓实全省《扶贫志》《全面小康志》、名镇名村志、特色志编纂工作。积极探究新时代新阶段地方志工作包括志鉴编纂规律,强化历史自觉,恪守职责担当,为服务新时代、记录新青海作出新的贡献。

  (青海省地方志办公室)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