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方志出版 > 地情书出版
《宽窄巷》人文书系出版面世
2020-08-25【打印】

  追寻历史的足迹,汲取时间的精华,才能更好地打开未来之门。2020821日,由封面新闻编著的“《宽窄巷》人文书系”,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本次推出的“人文书系”一共5本:《蜀地文心——四川文艺大家口述历史》《你不知道的成都——一个城市的风物志》《人文蜀地——一份记者的行走笔记》《历史的注脚——档案里的四川秘史》《祖辈的荣光——四川百家姓故事》。从人物到地理,从历史到现代,一篇篇荟萃《宽窄巷》副刊菁华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四川本土文化进行深入地梳理和展示,是蜀中文脉一次抢救型打捞行动的宝贵收获。 

  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打造的《宽窄巷》人文副刊,是全国唯一每天报端齐头并进的独特人文品牌。封面新闻上线的宽窄、文娱、历史、地理、新知、读书、千面7个人文频道,华西都市报每天5个版的《宽窄巷》人文副刊,占据每日报纸版数的一半,在全国媒体界引起瞩目,获得广泛赞誉。近几年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深耕人文领域,推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人文报道,打造了“名人堂”“四川发现”“城市笔记”“口述历史”“身边档案”“当代书评”“蜀境”“华西坝”“语闻成都”“百家姓”等品牌栏目和版面,拥有相当数量的忠实读者。为顺应读者需求,这些人文报道精选集也被结成“《宽窄巷》人文书系”出版。 

  名家点赞: 

  品牌报纸,品牌书系,这套书系应该继续出版下去 

  著名文学评论家、辞赋家何开四为该书系做了名为《文化盛宴,宽窄风流》的长篇序文。该序文洋洋洒洒,长达7000余字,从都市报的前世今生,论述到现代媒体变革大趋势,再详述《宽窄巷》副刊带来的思考,盛赞华西都市报在新时代转型升级期间表现出的高瞻远瞩,顺应并驾驭时代潮流,挺立潮头的能力,以及媒体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担当。在文章最后,他还从中国历来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的角度,认为此次文化历史打捞工程,“适得其时,而且很有意义”,并建议“这套书系应该继续出版下去,品牌报纸,品牌书系,一定会长久得到读者的欢迎。二、它还可以作为乡土教材或课外读物进入学校。三、在文创事业勃兴的当下,它应该衍生出自己的产业链。 ” 

  从时间的利刃中抢救历史 

  《蜀地文心——四川文艺大家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既是个体的私人历史,也蕴含了社会历史的内容。“蜀地文心”囊括了蜀地文学、川剧、曲艺、名导、音乐界的众多代表人物的口述历史,称得上是当代四川文艺大家的人物画廊。《马识途:我的生命当中,没有投降二字》一文,就回肠荡气,感人至深。马老是革命家,也是文学家。他的经历富于传奇的色彩,一生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不牵连着风云色变的时代。共和国的百年巨变,历历如新就在眼前。在《王火:名字是火,气质如水》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老作家蔼然仁者的音容笑貌,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君子之风,跃然纸上,极具画面感。其他如《白航:诗意洒人生,青春爱情诗歌引导着我》《阿来:从乡村之子到攀登者》《张新泉:从铁匠到鲁奖诗人》等,也都让人走进一个一个文学名家的内心世界。此外,其他艺术门类的人物也同样精彩,魏明伦、许倩云、沈伐、李伯清、金乃凡、黄虎威等等,群星荟萃,都是看点。 

  作为时代的记录者,用文字、用影像记录下这些文艺大家的“个人史”,其中一部分人因为年事已高,这份被记录在案的口述历史,也成为他们最后的影像文字录。《蜀地文心:四川文艺大家口述历史》也堪称是从时间的利刃下抢出的一份宝贵精神财产。 

  在历时一年多的抢救性采访中,最让编采人员揪心的是,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性。有些名家,在采访报道过程中,永远地离开了。20181215日晚932分,中国川剧界国宝级传奇人物、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蓝光临去世。在这之前的9月,我们刚刚做完他的专题报道,也正因为留下了他生前珍贵的影像资料,蓝光临夫人赖茵女士第一时间致电我们:“感谢封面新闻,感谢《华西都市报》,在蓝光临生命弥留之际,‘口述历史’为蓝光临拍下了珍贵的视频!20191123日,流沙河先生病逝。所幸的是,“口述历史”将他的音容笑貌定格,让他的学术精华永世留存。 

  事实上,像这样的与时间赛跑、抢救性报道蜀地文化巨匠的人文工程,《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从2012年起就一直在持续推进,从“名人堂”到“口述历史”,将报道对象锁定四川文艺领域的大家巨匠,让这些活化石般的“瑰宝”,通过亲身讲述自己的成长史,回忆历史长河中的个体故事,借以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这百年来中国的社会变迁。 

  侠客远行 怀念斯人 

  《人文蜀地——一份记者的行走笔记》 

  这本书的出版,让人格外怀念一个人——这本书的作者、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任编辑李贵平。2020813日,李贵平因病去世,未能看到这本书的出版,令人感喟、遗憾。 

  由于工作关系和个人爱好,李贵平在过去多年,踏勘了蜀中山川上百处文化或自然遗产地。他走近散布川中的古镇子、古战场、古村落、古驿道、古宅院、古碉楼、古官寨、古作坊、古寺院等等,采访了三四百篇深度文稿。他带着相机,站在精神的高地,以地理为线索,思索江山代谢、人事兴衰、商业沉浮。他把一方地域当作一口历史深井,以田野考察、口述采集、档案查阅为锄头,挖掘“人文地理”的清幽泉流。《人文蜀地—一份记者的行走笔记》中收录的30多篇文章,比如《郪江:巴蜀古国的另一高地》《宣汉祭司文字见证巴国兴衰》《德格印经院的雕琢时光》《马湖有个孟获岛》,均已大篇幅刊发在《华西都市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解放日报》等报刊,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 

  作为写作者的李贵平,对这些文章有足够的自信。在本书自序《侠客梦 远行梦》中,他说,“我不认为这些作品是普通游记,相反,或许可以称之为‘大地散文’。这是我努力为传统游记散文寻找到的一个突破口。我坚持认为,‘人迹’是其中关键词——人迹于山,山野葱茏;人迹于水,烟波浩渺。” 

  如今这本书已经出版,对远行的侠客李贵平,也是一个很好的安慰了。 

  一本当代的成都风物志 

  《你不知道的成都——一个城市的风物志》 

  这是一本当代的成都风物志。成都的风流倜傥,成都的风花雪月,成都的温柔富贵,早已享誉海内外。张艺谋的成都宣传片中“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时下传唱的赵雷的《成都》,都是这个城市的真实写照。本书文章选自《宽窄巷》副刊“语闻成都”、“城市笔记”等品牌栏目,浓墨重彩讲述了成都新兴的人文生活方式,聚焦于本土特色人物和有个性、有品质的成都式人文生活样本,生动地反映了当下多元化社会所带来的不同生活类型、别样生活态度、趣味生活圈子等。活脱脱地通过城市与人的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示出城市文化生活、普通市民生活图景和新旧地域文化,真实细致而又活色生香地描摹出成都这座新一线网红城市的迷人魅力和城市文化的立体形象。对于这本书我不想作具体的评述,而是提供一种比较阅读方式。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从古代的成都看今日的成都。 

  《历史的注脚——档案里的四川秘史》 

  四川从来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复杂的地形地貌、瑰丽的民族文化、古蜀的扑朔迷离、仙道文化的虚无缥缈、历史的沧桑巨变,说不完,道不尽。其中蕴含了众多的不解之谜。行走天下,破解未知,是人类的天性,也是认知重要的内驱力。所以密中有奇,奇中有智,于人大有补益。 

  书中所述,主要来源于《宽窄巷》副刊平时的“身边档案”和“四川发现”两个栏目,包括了“蜀地宝藏”“老成都记忆”“四川抗战名将”“大师云集的华西坝”“晚清十大四川总督”“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大西王谜档”等系列报道中本土文化历史的内容。 

  《祖辈的荣光——四川百家姓故事》 

  姓名对于中国人尤其重要。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悠久的姓氏文化,这是因为农耕文明是以血亲为纽带,瓜瓞绵绵就靠此维系。所以姓氏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历史,成为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资阳黄氏宗祠:祠堂藏着族人迁徙密码》《新都刘氏宗祠:鼓励子孙读书,先祖立毒誓》《青白江刘家老屋:200年老祠堂是座土墙房》《龙泉驿刘氏宗元祠:家训家风融在字辈中》……《百家姓》是《宽窄巷》的一个名牌栏目,长期连载。移民的后裔是怎么修撰家谱的?蜀中如今现存的宗祠、老宅院,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吾蜀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名门望族和名人?他们对历史有着怎样的贡献?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来源:封面新闻)

(转自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WWW.DIFANGZHI.CN

京ICP备08002157号-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2号

方志中国微信

TOP

导航展开